与市场“赛跑",用创新”蓄能” 解码“俊知速度”【无锡日报】

2018-08-09

       十年磨砺成锋锐,万里杨帆展宏图。俊知,一家研发、生产和销售通信设备的企业。在全球,从事该领域的企业不到30家,国内不到20家,然而,俊知却坐上了国内“龙头宝座”。在业界,“俊知速度”一直为人称道。2007年初,当创业团队将创办俊知这一想法付诸实践后,使知便演绎了当年引进、当年开工、当年投产的传奇。之后,企业3年坐上行业头把交椅.5年上市产业链优势彰显,10年建成通信细分领域国家级技术中心。“俊知始于偶然,成于必然。“使知集团董事长钱利荣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俊知的10年发展史,“改革开放40年,我们应该是搭上了“发展快车’,国家给予的良好政策、机遇,让使知的这种必然,在技术、市场、产能等各要素准备就绪后,一触即发。”

掌舵者语录

       俊知始于偶然,成于必然。假如平时没有准备,这种偶然就是磨难。假如平时已有努力,这种偶然就是机遇,这不是单纯的幸运,而是一种辛勤付出后的必然。一钱利荣

领先市场一步,始于偶然的历程走向了必然

       俊知的起步源于偶然。2007年1月,一次偶然的变故让钱利荣与31位同事离开了原来的企业。然而仅用了三天时间,钱利荣便率领这31个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另起炉灶,大干一番,就干老本行“通信”。“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"为激励自己和同事,钱利荣用这句话的最后两个字“俊知”作为了公司名字。

       “这是一次分秒必争的战斗。”作为当时的创业团成员,如今已是俊知技术董事的夏杰,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依然是满脸兴奋。“预感国家3G牌照很快就会发放,具体时间谁也说不准,对于我们来说只有‘跑’起来,才有可能赶得上。”

       申领营业执照、购买设备、建厂房……一切都进行得“超乎想象”的顺利,到2008年春节前,一、二车间已完成建设,器件车间早已投人生产。按计划,同轴车间春节后也要投入生产。然而,年前的一场雪灾成了“拦路虎”。“车间顶上的雪压得屋顶吱嘎响,我们人工铲雪的速度都抵不上下雪速度。最后没办法,只能从附近热电厂买热水过来浇,就这样持续了三天三夜,才确保公司财产未受损失。”夏杰回忆。“还有更急人的。”从奥利地购买回来的关键设备滞留在了上海吴淞港,高速被封,只有干等。

       没想到, 小年夜那天,太阳出来了,高速公路临时开通,公司一边联系司机到港口拉设备,一边安排员工在车间做好准备工作。晚上6时左右,当设备顺利抵达公司时,海关和商检人员现场办公,员工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卸货。

       “大家能否考虑在春节期间加个班。”“可以,我们随叫随到。”没想到公司主要领导人的一个提议却赢得了员工的一致响应。 “ 我们这边设备已安装到位,贵公司可以派人过来调试了。”年后,当俊知联系到奥地利罗森泰尔公司时,对方深表怀疑,“不可能,不可能这么快,你们发个照片过来。”

       当年引进、当年开工厂年内投产的纪录诞生了。“马上筹建三号车间。”领导层的这一决策让员工们匪夷所思,“一、二号车间还没运转正常又上三号,这也太着急了。”

       2009年1月,国家呼吁了10年的3G 牌照发放,偶然机会的降临让做足准备的俊知一下“爆发"大机遇下,之前看似“操之过急”的决策让俊知“胸有成竹”。技术、产能、市场准备充分,俊知一举占得先机,销售同比增长51.5%,获得中国电信与联通23个省的供货权,确立市场领先地位。

    “假如平时没有准备, 这种偶然就是磨难。假如平时已有努力,这种偶然就是机遇,这不是单纯的幸运,而是一种辛勤付出后的必然。”钱利荣说。

创新“蓄能”,在求新求变中跨越赶超

       由于所从事行业的特殊性,俊知必须始终保持“跑”的状态,才有可能领先市场。那这场与市场展开的马拉松,企业靠什么“蓄能”?创新。

       如今,每当行走在一车间,生产部经理范洪兵都要在生产线旁边站立一会,这对于他来说既是回味,也是激励。“这是我当年的‘战场’,俊知的辉煌也起步于此。”看着生产线监控仪,范洪兵自信得告诉记者,“全世界首台二氧化碳物理发泡设备,从奥地利罗森泰引进,当年大雪中等的就是它。”然而,有了世界最先进设备,俊知并不感觉可以“后来者居上”,在业内“一鸣惊人”。经内部研发人员探讨后,俊知给设备制造商抛出一个全新命题,“由原来的氮气发泡技术改为二氧化碳发泡" ,新技术下,发泡率可由原来的76%提升至84%,产品稳定性大大提高,技术配方由外方和俊知共同研发。

       可当设备投入应用时,新问题又出现了,一切基于理论研发出来的设备到具体操作时问题重重,必须经过无数次规格调试,才能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。按照合同规定,外方技术人员只负责调试一种规格,其他规格要调就必须支付高额费用。“自己攻关。”范洪兵回忆,“8个人的工作小组整天呆在车间,两个月内完成了几十个产品规格的生产调试。”

       2009年由于扩能增产需要,俊知再次引进生产线,外方第二次来宜进行设备调试,这次要攻关的是当时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超柔导线产品。可是,外方耗时一个多月都未调试成功,抱着遗憾回了国。面对这样的“打击”,俊知的技术队伍却变得格外坦然。“产品参数波动范围太小了,这标准放在其他产品中完全可以忽略,但特殊产品有一点都不行。范洪兵说。针对外方调试的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对比,调动每一个影响值,看变化。经过一个月的攻关,俊知成功调试出了超柔导线两种规格的性能,一下填补了市场空白。待到2009年底,俊知已具备了全系列生产能力,这在当时的行业内并不多见。

       “3G建设创新与成就奖”“中国十大馈线供应商第一名” ……产品供不应求的形势下,2012年,俊知“沉下心”,做了另一番思考,“扩能增产光想着增加设备还不行,是否可通过技改优化,提高生产效率。”这次,俊知依然从设备创新上找答案。“速度开不快、性能不稳定,问题的关键点在哪?”这是一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技改,整合生产、技术、研发、采购多个部门。“轧纹方式。”技术员找到了答案。改进原来的同轴电缆齿轮轧纹结构,采用刀片偏心轧纹结构,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,提高了产品性能指标,生产效率提高近70%。

实力科研,引领行业未来20年发展

       如果说“一触即发”的产能助力俊知登上了行业龙头宝座,那么科研积淀便是让其保持“常胜将军”称号的关键所在。

       “国家企业技术中心”,在俊知的研发中心门口挂着这样一-张牌子 。“名字听起来普通,背后的含金量可超过这里所有的荣誉。”指着身后的荣誉墙,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、俊知智慧总经理沈小鹏兴奋地说,“这一-荣誉每个行业基本上只有一家。”

      “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最终答辩通过率不到30%。”2016年底,为攻下这份荣誉,钱利荣亲自带队赴北京参加现场答辩。答辩现场,专家注重的不是企业先前所取得的成果,而是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能否在20年后,依然引领行业发展。

       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。引领行业,俊知首先拿出了一组数据作论据。10年间,俊知主持和参与制定了75%以上的通信天馈系统国家及行业标准,各类专利136个,其中40%是发明专利。基于创新,160人的研发团队把工作当作兴趣来做,所有产品研发先于市场,源于实践。

       在俊知的产品名录里有一款特殊的光缆,名叫“防松鼠特种光缆”。“这种光缆外面包裹的橡胶松鼠咬了会感觉牙齿不舒服。”说完,沈小鹏呵呵笑了。光缆产品到了山区常常被啄木鸟松鼠等小动物咬掉“外衣”,造成通信间断。研发人员得知后,便开始了“小实验”.材料改进、改变产品结构……挑选宜兴山区地块做产品试验。“整个过程非常有意思,我们研究松鼠为什么要咬,咬到什么程度它们就不咬了,就是要在不断的观察中发现问题,汲取更多的研发经验。

      丰富的科研阅历让企业的产品与技术走上了“良性循环”,但还需要一股“恒生力”支撑其走得更远。去年,俊知调整了科研方向,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基础理论科学上。“基础科学门路摸深摸透对产品研发释放出的效应是无穷大的。”沈小鹏坦言。比如,企业正在实施的光电传感项目研发,在弄清楚电传播、光传播等性能原理后,光电转化系统的研发便会更快、成功率更高,产品性能也将有大幅提升,这是一次将关注点放置产业链最最前端的研发。